“目前,‘十四五’能源规划的研究工作正在开展,国家、省级层面均已到了完成规划思路的阶段。围绕主要目标、指标测算、重大工程等核心内容,国家能源局也开始与各地对接,总体规划、地方规划两条线协同推进。现在起到明年6月是一个重要时段,重点要把基础工作搞扎实。”近日在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现场,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李福龙透露了“十四五”能源规划编制的最新进展。
正值规划研究之年,诸多重点问题引发关注。相比“十三五”,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形势将发生哪些变化?与其相适应的规划内容,需要作出哪些调整?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能源产业如何取得新突破?近期举行的多场会议上,来自不同领域的权威专家纷纷表达观点。
谈形势:以碳减排为统领能源发展的“四个期”并存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完成小康社会目标,并开启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关键期。因此,认清“十四五”研究的背景与形势至关重要。
李福龙表示,“十四五”经济和能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概括为“四个期”,即两个百年战略目标的承接期、两个非化石目标的承接期、能源消费增量结构的变化期,及多个峰值出现或临近期。“目前来看,明年完成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的目标问题不大,进而向2030年达到20%的目标迈进。2018-2020年,清洁能源约占能源消费增量68%,‘十四五’将比重提高到70%以上。直至2025年以后,能源消费增量主要由清洁能源满足。”
未来10-15年,至少陆续出现4个峰值平台期。“2025年前后,煤炭消费达峰;2030年前,石油消费达峰;2030年前后,碳排放、煤电装机达峰。”以此为背景,李福龙强调,“十四五”规划要将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问题考虑在内。
碳排放也是多位专家关注的重点。“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加剧,造成我国能源需求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李俊峰表示,为满足国际、国内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优化能源结构是重中之重。
以电力行业为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王志轩也称,低碳发展放到什么位置,是电力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十四五’期间,以碳减排为统领,整合政策体系。在解决常规污染物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实现低碳要求?为达到减排承诺,新变化反过来又给能源系统带来多少影响?这些都是重点研究内容。”
谈挑战:为解决区域性、时段性矛盾,优化比增量更重要
新形势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挑战。在李福龙看来,“十四五”期间,区域性、时段性供需矛盾仍不可忽视。
“当能源供应比较紧张时,往往更容易关注区域性、时段性矛盾。现在整体虽走向宽松,但调整仍有一个过程。”李福龙表示,以胡焕庸线为界,能源资源和消费的逆向分布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十四五”规划应重点考虑能源布局和流向的优化问题。同时,因电力、天然气等负荷峰谷差不断扩大,低谷负荷时段,清洁能源消纳问题突出;尖峰负荷时段,供应保障压力加大。如何合理安排产能建设与运行调节,统筹供应保障与系统效率,也是“十四五”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站在行业角度,王志轩进一步表示,“‘十四五’电力规划极具挑战。过去,电力规划主要解决短缺问题,从电力需求角度进行预测。今天再做规划,电力供需已由长期短缺转为相对富裕,面临的问题却比过去更严峻。”
以我国主体能源煤炭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红普也指出,未来不再是产量越多越好,而是需要多少、产多少。“经济社会发展赋予煤炭新的使命和担当,要求精准满足供应需求。精准意味着供需由刚性走向柔性,无论何时何地需要,均可保量、及时供应,且社会成本越来越低。为此,煤炭行业要追求全要素、全过程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优化升级。”
谈趋势:2030年前后,能源消费需求达到峰值
综合发展形势、行业现状,李福龙认为,“十四五”能源规划应重点谋求5方面的突破:着力补齐安全短板、推进清洁低碳转型、构建智能高效的能源系统、推动能源创新开放发展,以及着力增进能源民生福祉。
“期间需努力回答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供需平衡与能源安全保障的基本问题,二是完成构建智能能源系统的时代要求。为此,我们要在关键环节下功夫。”李福龙说。
李福龙进一步表示,“十四五”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从某种意义上说,推动现代化建设,就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受此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定将保持增长。同时,从5年平均来看,能源消费增速放缓;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收窄,越到后面降幅的难度越大。上述3个走势可以确定,但具体变化幅度还需深入研究。”
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王耀华预测,“十四五”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将保持低速,并在2030年前后达峰,峰值在50亿-52亿吨标准煤。“2030年以后,终端能源需求和一次能源需求均进入峰值平台期,总量分别稳定在39亿-41亿吨、58-60亿吨标准煤。随着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层面的节能潜力逐步放缓、用能结构升级的贡献提升。预计到2035年、2050年,单位GDP能耗分别降至当前水平的50%、30%以下。”
(来源:中国能源报,记者:朱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