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海南、贵州、云南等都是与粤港澳大湾区相邻的省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周边省区接受先进生产力辐射、全面提升开放发展水平,有利于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盛夏南国,热情如火。7月31日,由自治区政协牵头主办的“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构建‘大交通、大物流、大产业’体系”跨区域专题协商座谈会在南宁召开,来自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和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八省区政协领导齐聚一堂,共商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计。
与会各方普遍认为,要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大交通、大物流、大产业”体系,各省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履职方式,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跨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多式联运体系、有序承接产业转移、贸易物流及金融服务体系、区域深度合作、国际开放合作等议题,联合开展调查研究、视察考察,推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用,加快在国家层面成立促进周边省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工作机构,统筹协调泛珠区域等周边省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项目和重要事项。
1 打通互联互通新动脉
地区发展,交通先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发展的当下,先进的交通有助于各类要素在大湾区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也将加快各省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新格局。
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年)》,提出把交通互联互通作为先导,加快建设连通大湾区的快速交通干道,积极打造南宁经玉林至深圳至香港等直达大湾区的高速铁路,全面打通面向大湾区的省际高速公路断头路,打造对接大湾区、承接国内、沟通东盟的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空中心;
琼州海峡是国家经略南海的重要通道、琼粤两地经济联通的“黄金水道”和民生发展的“生命通道”,海南全省约90%以上的居民生活物资和瓜果蔬菜,以及30%左右的旅客通过琼州海峡进出海南岛。目前,海南和广东两地正全力加快推进琼州海峡南北两岸港航资源整合,共同打造安全、畅通、高效的琼州海峡运输大通道;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曾是制约云南省发展的最大瓶颈。近年来,该省着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实施通道联通行动,贯通粤港澳大湾区至云南瑞丽、河口、孟定(清水河)、磨憨等口岸的通道,共同推进中缅、中缅印、中老泰、中越陆路国际运输大通道建设,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参与澜湄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
“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的水陆空交通要道越发通畅,将带动金融要素的互联互通加快提速。”参与座谈会的各方认为,要共同推动形成依托港澳、连接东盟、面向世界的大湾区开放新格局,必须进一步加强交通互联互通,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省际对接干线公路的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支线航空,完善各省区设区市直飞大湾区主要城市的航班航线,夯实基础,做到内联外通,用大开放成就大未来。
2 区域物流升级大提速
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省份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和整合打下了良好基础。如今,在国家有关部委的统筹指导和规划引领下,各省区物流管理部门正全力加强沟通协调,结合产业合作发展,加强重要交通节点谋篇布局,完善物流网络,引导物流枢纽建设。
目前,湖南省与粤港澳已共同签署落实区域口岸通关合作协议;全省多地至广州、深圳等地“五定班列”平稳运行,由香港海关、广东海关倡导的“跨境一锁”业务推广到长沙、郴州两地;香港直通车、供港澳农产品查验功能从深圳文锦渡口岸内移到湖南永州道县,打通了湖南供港澳农产品公路直通平台。
为完善枢纽节点集疏运体系,各省区同时加快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货运枢纽和物流园区建设,鼓励发展多式联运,实现区域快速运送,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对枢纽位置、关键节点的物流园区建设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吸引企业积极参与,推动枢纽园区招商、集货等工作。
今年以来,福建省以港口物流企业为龙头,以临港物流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保税物流、电商物流和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大宗商品分拨和仓储中心;构建区域物流信息数据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标准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一带一路”航运物流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持续推进港航合作,加强与新加坡、中国台湾等港口航运企业的战略合作,筹划组建“丝路海运联盟”。
与会者认为,为推动周边省区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应加大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政府财政资金或专项建设基金重点支持物流园区外公路、铁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公共基础设施使用效率,支持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同时,积极培育特色园区,围绕特定产业的共同需求设计园区开发方案和投资服务方案,加速工业用途土地流转,吸引产业链整体转移。
3 打好产业转移双赢牌
承接产业转移是周边省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主要抓手和内容。去年以来,受贸易摩擦、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关税壁垒影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协商座谈会各方一致认为,引导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向周边省区转移,既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尊重企业意愿,也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近年来,江西省重点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同时,重点借助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平台,推动相互开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试验平台,共同构建科技管理信息数据库,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共享体系,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更多的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落地。
与会各方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周边省区政协应当利用好政协平台,通过提案建议等形式,促进加快建立东西协作机制,力争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闽粤经济合作区、赣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试点“一减一增”政策,助推更好承接大湾区转移产业。
目前,广东数字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广东省政协去年即组成调研组赴国内多地开展实地调研,整理形成关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推动全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分别报送广东省委省政府,得到广东省委领导和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同时,大数据融合正在对贵州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贵州省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创新集成应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和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
针对如何突出区域优势、统筹区域合作、做好产业转移承接、激发市场活力等问题,参会者则建议依托高速铁路、干线铁路和高速公路等通道,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等城市群联动发展,共同建设差异化、互补性的跨区域产业集群和经济发展带。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建立一区多园、异地孵化、飞地经济等平台,开展产业梯度转移合作,“各省区政协将充分发挥凝心聚力的独特作用,不断扩大合作共识,持续提振共赢信心,为助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凝聚起最广泛的智慧和力量”。
(转自《广西日报》原标题:八省区政协共商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