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古建筑走出火灾阴影,除了保证日常投入不致其年久失修以外,更须制定更为严格的规矩,有效约束执迷于商业化开发而漠视其安全的行为。
当地时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导致其木制框架基本被烧毁,塔尖坍塌。大火让这座有着800年历史的古老建筑蒙受重创,令人痛惜。
这一事件,也再次把古建筑防火问题推到了舆论的中心,再次为所有的古建筑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事实上,世界古建筑一直未能摆脱火灾的阴影。就在2018年9月2日,拉美地区藏品最丰富的巴西国家博物馆也曾遭遇火灾,整个博物馆三层建筑基本被毁,大火更是吞噬了90%的馆藏珍品,时任巴西总统特梅尔称其损失“不可估量”。其火灾初步查出的原因是,博物馆长期资金短缺、费用捉襟见肘,导致建筑年久失修,而馆内又缺乏消防系统。而同年稍早的6月15日,苏格兰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发生火灾,历史悠久的麦金托什大楼也被大火吞噬。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是文明的结晶,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无可替代。正如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所说:“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会它的宝贵。”而历经风霜、见证岁月的古建筑也是脆弱的,巴西博物馆与麦金托什大楼的大火是人类文明的灾难,巴黎圣母院的大火也是。一场新的文明劫难再次证明,古建保护不能掉以轻心,稍有不慎,这些“人类的瑰宝”就将毁于一旦。
大火虽然发生在巴黎圣母院,但同样对我国而言也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古建筑保护方面,不是没有吃过这样的亏。2003年,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遇真宫主殿的火灾,就是因为当地擅自招商引资,将其对外出租,导致“引火烧身”。2014年,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大火,背后也是地方为了发展旅游经济而无视安全风险。
要让古建筑走出火灾阴影,加大日常维护的资金投入不致其年久失修、完善自身消防系统建设是一个方面,也必须为古建筑防火制定更为严格的规矩。现实中,出于商业化开发的需要,许多古建筑进行了电气化改造,有的还装置了大功率灯光设备,这些都可能埋下隐患。除了电气火灾防范之外,还需要对古建筑的结构防火、材料控制、设施防火和管理以及修缮施工规程等方面给出细化方案,打造立体安全网。对于维修施工不仅要严格审查施工方资质,也要充分考虑其是否具有古建筑维修施工经验,并全面监督、把控其施工过程,确保整体安全;而对于那些开发过度、存在火灾隐患的古建筑,应当全面摸底排查,公布名单,整改完成之前不得开放运营。
就我国而言,古建筑面临防火的困境,除了修缮施工方面的风险以外,也还有古建筑本身的原因。我国的古建筑,以纯木、砖木、土木结构为主,除了大量易燃的木质材料之外,许多古建筑的表层油漆涂料同样易燃。由于投入不足,许多古建筑一直没有配备现代化的消防系统。而且,这些建筑要么处于偏远山区,要么处于道路狭窄的老城区,一旦发生事故,救援往往困难重重。
古建筑是属于全人类的瑰宝,其开放和运营的初衷应是服务公众,而非过度商业化。而这样的开放和运营,必须建立在安全充分保障前提之下。巴黎圣母院大火警醒我们,烈焰无情,我们要倍加珍视我们的文化遗产,杜绝任何侥幸心理,要以最大的努力、最极致的技术和管理,确保万无一失。唯有如此,才算是恪尽职守,才算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