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城市报报道,河北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雄安新区首个城建项目,也是新区第一座“绿色建筑”。“2018雄安新区超低能耗建筑国际论坛”近日在此拉开帷幕。
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在论坛上透露,通过利用被动式自然能源和内部热源实现建筑低能耗运行,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存热技术仅为0.17——与执行现有设计标准的建筑相比,可节能50%以上。
这只是一个小小起步。在未来的雄安新区,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建筑达标率将达100%。
从0到1
雄安或成节能降耗世界样本
今年4月,描绘“未来之城”宏伟蓝图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一经出炉,万众瞩目。规划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布局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而构建绿色之城的重要途径,就是采用绿色节能建筑。
当前,我国正处在世界上规模最大、进程最快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建筑能耗已经超过工业能耗和交通能耗,成为中国能源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
据联合国环境署数据指出,建筑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0%,消耗的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40%,而且这一比例还在继续增长。
如今,随着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城市节能降耗成为这座“未来之城”的重要任务。据陈刚介绍,与现有城市相比,雄安新区具有从0到1的起点优势,全新的城市开发为超低能耗的实践提供规模化的应用场景,不同于传统的切断式建设模式。
同时,雄安新区具有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创新优势,有条件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全系统领域注入节能降耗基因,更多层次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112天
市民服务中心见证“雄安速度”
走进一座楼房,看不到钢筋水泥的痕迹,到处严丝合缝,像乐高玩具一样。
据悉,相比传统的现场施工,装配式建筑更加标准化,节材节能节水,减少噪音,很少产生建筑垃圾,比同体量工程施工速度快2至3倍。
作为雄安新区投资建设的首个工程,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便是这样一座装配式建筑。该中心总建筑面积10.02万平米,工程总用地24.24公顷,占地相当于一座北京景山公园,于今年3月28日完成交付。
园区建筑采用了外墙保温系统、密封性处理、无热桥设计等,尽量减少能量损失,充分利用自然能源。
“112天就建成了规模达十万平米超低能耗数字化的高品质园区。”作为投资商建设和后期运营的主体,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王祥明介绍,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综合应用行业前沿理念与技术的最新案例,全面应用BIM技术,采用钢结构集成化建筑体系和模块化建造方式。
能源方面,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北方分局总工程师彭明祥指出,雄安新区采用复合能源系统,每年可以节能标准煤60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16吨。
“政务服务中心的中央大厅配备了智能天窗系统,所采用的材料强度在1.0以内,这种材料常被用于制作航天器舱体、防弹盔甲等产品。”彭明祥说。
专家:
装配式装修不能掉队
事实上,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止于雄安。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们国家至少要建成5000个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产业规模千亿级。这必将带动规划、建材、施工、建筑全行业全产业链升级。
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为城市建筑节能降耗指明了方向。
在更早前,河北省在2015年出台了《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据悉,这是中国在被动式建筑领域的第一个地方标准。
据陈刚透露,我国的低能耗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分别比按照现有节能标准的建筑,建筑节能达50%以上和70%以上。
“超低能耗建筑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在实践中完善创新。”关于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陈刚指出,实际应用中不仅需要探讨出因地制宜的建筑技术方法,更重要的是加强系统集成,统筹提出节能降耗的政策体系,综合能源服务、智能应用等配套举措。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文林峰则认为,当下装配式装修进展相对缓慢。由于装配式装修产业链较长的产业特点,她建议建立产业园时将其同步纳入装备式建筑产业园中,以刺激整个行业的发展。
2017年5月,住建部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而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全装修住宅的占比已达到80%。
在中央的倡导下,吉林、江苏、山东等省市已经出台“全装修”地方政策。据中国城市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加入全装修队伍的省市至少有15个,其中80%省市的全装修政策会在2020年之前实施。
(转自《中宏网》原标题:雄安:首座“绿色建筑”亮相 新建民建有望100%绿色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