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不能为空!

按住Ctrl+D,即可添加“yh86银河国际”
官网到您的浏览器中。谢谢收藏!

确定
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8610-82399545

E-mail : techcon@thtf.com.cn

世博园里的减碳标兵

时间 :2010-09-26   作者 :admin        关键词 :

  2010年的全球低碳风潮中,上海世博会是不可或缺、浓墨重彩的一笔。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在世博园区内,低碳元素比比皆是。其中,许多世博场馆也堪称低碳实践和传播的典范,万科馆、人保馆、新加坡馆此次被授予“世博减碳示范场馆”的称号。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表示,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丰厚的遗产,尤其是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世博会能把当今世界关于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理念扩散开来,推广先进的低碳、绿色技术。这种影响将是深远而长久的。

  企业馆的绿色精神

  9月20日,万科馆的七座“麦垛”被大型喷绘覆盖,犹如连绵的“冰川”。环绕万科馆的开放水域中也散布着“浮冰”和高寒地区动物的雕塑,水域中的“冰川”、“浮冰”在一天之内融化,不少参观者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由此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刻不容缓。

   万科馆从里到外都在讲述着自然、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该展馆是以天然麦秸板为外墙建筑材料,由七个相互独立的筒状展厅组成,各厅之间通过顶部的蓝色透光ETFE膜连成一体。超过1000平米的开放水域环绕着七个圆筒,能起到调节展馆区域气温、湿度的作用,营造出了一个自然舒适的小环境。

  走入展馆,游客则会经历五个不同的有关“尊重”的故事。万科馆执行馆长王永超现场向记者介绍说,在“雪山精灵厅”,可以看到滇金丝猴如何在生存空间消失的威胁中挣扎。“生命之树厅”展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公益环保行动——我国的退耕还林政策。“蚁穴探险厅”是通过到放大了的蚁穴中游历,展现人类如何向自然学习,创造出更加绿色环保的建筑。“莫比斯环厅”里的莫比斯环则象征着资源的无限循环,还揭秘了台北市民是如何靠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动变废物为资源。“尊重·可能厅”告诉人们,只要个人、组织和社会都能以尊重的态度付出努力,那么未来就会有人类、自然、城市和谐共生的美好可能。

  与万科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中国人保馆,这个世博历史上首家参展建馆的保险企业,也在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答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在建造伊始,中国人保馆就放弃了大而不实的建筑设计方案,而后的建造过程中又摒弃了原先一些不合理、耗能量高的设计,整个场馆变得小而精。场馆全部选用了可回收的建筑材料,保证了世博会闭幕后场馆拆除时建筑垃圾零排放和全部回收。

  记者了解到,中国人保馆正面的造型灯墙,选用了市面上排放量最低的节能环保灯泡,而且场馆每天严格控制造型灯墙的开关时间。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平常的场馆营运中,细致到场馆空调的开关、时间温度调节、垃圾的分类问题、水电的使用以及由再生纸印刷的宣传材料发放,都是由专人来负责,甚至人保馆的员工都要求自带水杯,以减少在日常工作中瓶装水及一次性水杯的使用量。可以说,人保馆采取的是一种全团队式的低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营运方式。
 
  在人保馆,环保的深刻内涵还诉诸了一个特别的角度来呈现。在该馆亮点之一的“风险体验剧场”里,屏幕以生动的电影再现模式模拟了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火灾、雪灾等灾难场景。震撼的视听警醒着人们,自然遭受破坏,人类必将蒙受苦难;同时,也由此告知参观者,灾难面前,唯有爱与分担,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与会专家表示,“爱与分担”的精神是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在推进低碳环保进程,还是解决诸多困扰现代人的全球问题过程中,“爱与分担”都是必不可少的。人保馆中的“爱与分担”文化短片就讲述了一些发生在普通人身边的真实、感人的故事,许多参观者称之为是“一次温暖的心灵洗礼”。该馆相关负责人说,从来都没有一个人的奇迹,爱是更多人的分担。中国人保希望用这样一种方式,唤起更多人“爱与分担”的行动,汇聚众人的爱的力量。

  国家馆的环保奥秘

  本届世博会上,各个国家馆在“低碳”方面可谓是各显神通。中国国家馆的低碳展区、英国馆的“种子殿堂”、德国馆的“藤条篮子”、芬兰馆环保材质的“冰壶”……各个国家将自己如何处理自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的“秘诀”搬到了世博园里。

   其中,新加坡馆备受关注,因为这个国家在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资源方面堪称全球的典范。新加坡几乎没有淡水资源,“化腐朽为神奇”的新生水计划便在这里应运而生。新加坡通过对工业或生活废水的有效回收和新生水系统处理,来不断产生洁净的新水。如今,这一系统已成为新加坡的重要供水来源之一。此外,国土面积有限的新加坡竟拥有4868公顷的公园土地、草地,动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花园城市”。

  “水与花园”的城市奇迹在新加坡馆得到了充分展现,该馆设计团队便是以这两个元素作为设计基础。葱郁的草木、园外广场上的喷泉、展馆顶部的新加坡花园景观,都意在提醒人们居住在花园城市中的美好。即使站在卢浦大桥上,这座“空中花园”依然清晰可见。据了解,新加坡正在兴建一个滨海湾花园,未来新加坡“花园城市”的概念将推向另一个顶点,这其中包括了植物冷室、擎天大树和以“水”为主题的各种活动,恰与世博会新加坡馆的设计形成呼应。

   新加坡馆建筑本身也是低碳的范本。新加坡馆内部的开放式结构、外墙的开缝设计和围绕一楼中央区域的冷水池,为展馆提供了天然的温度调节系统,可以通过空气的自然流动有效降低馆内温度,从而避免能源的大量消耗。而且,展馆的大部分建材都可拆除回收,包括展馆的钢铁结构和立面墙的铝板材料等。此外,建筑采用管桩为地基,仅有一楼的柱子以混凝土为材料。

  新加坡馆馆长、新加坡旅游局2010年世界博览会署署长梁诗琪告诉本报记者:“每个新加坡人都深深懂得能源的有限与可贵。新加坡在节能方面一直走在亚洲国家前列。”比如,著名的新加坡标志性建筑“滨海艺术中心”,其楼体就采用了外墙保温技术,戏称为“榴莲头”的窗户,会随着光线的角度改变方向,以便室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2010年世博会新加坡馆建筑师陈家毅说,在新加坡,无论走到哪里,总能闻到泥土的芳香,人与自然相互亲近和信任。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