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不能为空!

按住Ctrl+D,即可添加“yh86银河国际”
官网到您的浏览器中。谢谢收藏!

确定
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8610-82399545

E-mail : techcon@thtf.com.cn

蓦然回首,《规范》却在灯火阑珊处

时间 :2009-09-24   作者 :admin        关键词 :

——访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城市科技公司副总工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主编 赵晓宇博士

 

良莠不齐的市场环境!杂乱无章的实施标准!以及“各自为政”的企业厂商!导致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市场相对混乱的局面!这个行业亟需标准规范!一切因素都推动着《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隆重出台!

作为行业主流媒体,我们紧密关注《规范》的编制出台。为此,我们特邀《规范》主笔人之一——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城市科技公司副总工 赵晓宇博士,为我们全面展示《规范》编制出台的意义、具体方案及进程,为推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行业发展带来更多启示。

 

 

同方数字城市科技公司副总工 赵晓宇博士

 

一直以来,建筑行业人士普遍反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的实施是智能建筑系统中最难的一部分,因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设计、施工、调试、检测和维护等环节,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统一、完整的技术标准。因而,我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市场相对混乱,企业良莠不齐,亟需一个通用标准来规范行业市场的发展。如今,这一问题即将得到圆满解决!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并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列入《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该《规范》将成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通用标准,《规范》制定以后,工程建设中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验收、评估等环节将有法可依,从而使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能够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目前,《规范》的编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编委会已经向行业人士吹响了号角,期待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规范》编制工作中来。

 

悬思:独上高楼,望尽规范路

古有云“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有执着的追求,能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规范》编制组在高瞻远瞩、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洞悉行业内外形势后,提出了编制《规范》的要求。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作为智能建筑中的一个子系统,和智能建筑同时诞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在工程领域内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但此前这方面一直没有专门的规范。纵观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从2000年,智能建筑行业开始进入规范阶段,在2003年有施工验收标准,2006年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又有所更新。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从智能建筑总系统到安防、消防等子系统都陆续建立了标准,仅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

目前,我国提倡的建筑节能,实际上主要指建筑设备的节能。但建筑节能必须有相应的监控标准,在这方面虽然国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从建筑设备工程设计环节到后面检测环节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技术标准。大家普遍反映设备监控系统是智能建筑系统中最难做的,做的好坏与否没有标准规范。“从整个市场额度来说,我国建筑设备总的市场规模容量每年达到上千万台(套),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占其中的20%30%。由此来看,我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市场规模较大,发展较快。在这种环境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迫切需要一个标准来规范行业市场,以创建‘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的环境为目的,全方位、多视角的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对于目前的行业情况赵晓宇博士如是说,为此,《规范》编委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希望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以扩大其影响力和号召力。

 

苦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每一个新事物的诞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曲折、复杂和艰难的发展过程。同样,编制《规范》从最初成立编制组到最终出台这一系列过程中也要经历种种困难和磨砺。

“编制《规范》最主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达到何种程度、满足什么样的功能。在这个问题上业主、设计院和工程商从设计到实施验收没有提出统一的技术指标。”赵晓宇表示,从2000年以来,北京、上海、青岛等地的专家都做过相应的调研,发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质量在国内市场上良莠不齐,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虽然近十年来国外产品在基本原理等性能上没有大的改进,但产品在通信协议接口方面越来越标准化。而国内产品侧重于对某一类或几个产品的开发,对整个系统没有统一的研究,所以从整个系统构成上来讲,国内楼控产品系统比较弱。

客观地讲,此次《规范》侧重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方面的规范,为了兼顾目前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市场的现状,原则上要求各产品之间互联互通。目前,我国可以采用国外成熟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标准,或者是采用产品内部通信标准,以此来满足工程的功能需要,但必须要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然而,赵晓宇博士透露,编委会初步考虑这次不会单独建立一套全新的通信协议标准。

赵晓宇博士在行业内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并且主编、参编过多项标准规范,对于《规范》在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难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她认为,“编制行业规范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的问题。首先,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庞大、结构复杂、功能齐全、涉及众多专业领域等,《规范》的建立是满足行业内企业产品的功能需求,而企业的的功能需求各不相同。所以,用统一的标准表达出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其次,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上专业划分比较细,是多专业的,且各专业之间的功能需求不同,专业人员对彼此的专业不太了解,比如学暖通空调专业的人员大多对自控专业不了解。所以,专业之间的协调很麻烦。另外,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本身的配套产品种类繁多,门类复杂及技术标准不统一、接口协议不配套等问题,造成工作中难度增加,各个系统之间容易发生冲突,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据了解,在编制《规范》的过程中,编委一方面会把行业内各个专业人员容纳在编制组中,广泛征集参编单位和参编人员,尽可能的扩大《规范》编制组。另一方面会通过多种渠道征求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业内人士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在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确保为行业人士制定出详细合理的规范。

 

顿悟:蓦然回首,《规范》却在灯火阑珊处

编委会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执着的追求,终于在经历风雨洗礼后看到绚烂的彩虹,最终令人豁然开朗。据赵晓宇博士介绍,目前编委会《规范》的编制工作已经有了雏形。“在建筑行业中标准规范很多,智能建筑系统本身就有一个总的标准体系,各个专业也都有自己的标准,此《规范》是智能建筑下面的一个子系统,它和已经存在的标准有交叉的地方,也存在空白。《规范》计划在整合以前规范的基础上,填补原来规范内存在的空白,整个《规范》内容涉及从前期的设计到后面施工全过程,力求为行业人士制定出全面详实的标准依据。

标准规范通常相当于一个行业的“法律”,《规范》太严则有可能把行业管得太“死”,不利于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研发;《规范》太松则可能“自由”过度,无法真正起到规范的作用。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度”呢?对此,赵博士表示:“该《规范》总的框架比较宽松,但在具体实施中要求很精细、很明确、很严格。因为标准规范是基本的法规,编制组制定的原则是在总体框架下明确规则,只有规则明确才能避免在行业内引起争议,如果条例太细太严会影响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更新,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制定《规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太严,也不能太松,要把握好其中的‘度’。”

众所周知,国家标准可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和推荐性国家标准(GB/T-),赵博士强调说“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本身和设备运行安全有关,而安全和节能又是国家强制性条款的,所以,该《规范》中,凡涉及人员和设备安全以及节能方面都要有强制性的条文,需要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所了解,此次《规范》的编制队伍涵盖了建筑设备科研单位、设计院、企业、学校等多方角色,一改往日“科研单位+设计院”的模式,“让企业参与到编制中来,能够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现状,这样才能编制出真正适合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技术规范。”赵博士如是说。为了凸显《规范》的透明性和权威性,编制组还启动参编单位和专家个人的工作,使《规范》充分反映国内建筑设备行业发展水平现状。同时,《规范》编制人员专门在网上开通博客和设立公共邮箱,方便业内人士随时反馈意见,广泛征集业内人士建议和意见,确保《规范》合理、公平和公正。据了解,《规范》编制组于近日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召开了专家征求意见会,会议邀请了科研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企业包括业主等涉及行业内的各个对象参加,尽可能的征求大家的意见,为《规范》出台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委会计划,在今年11月份确定编制人员,成立编制组,制定《规范》详细大纲;在20107月份完成《规范》草稿,在此期间行业人士可以通过博客、邮箱、电话和传真,把自己的意见反馈到编制组,根据反馈意见编制人员对草稿进行修改,到2010年底完成送审稿;在20116月份形成报批稿,《规范》将正式出台。即《规范》从前期编制组的筹备工作到后期正式出台需要经历两年时间。

采访的最后,赵晓宇博士总结说,“编写《规范》就是把建筑设备系统中合理的做法统一规范起来,使行业市场秩序有统一明确的标准,促进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标准建立之后,建筑设备行业发展空间会更加广泛,对行业内的企业来说是机遇,特别对于遵纪守法的企业来说,可以规避“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冲击。如果行业内各个企业都按照规范来运行,行业市场会呈现良性有序的发展,并呈现不断上升之势。总之,《规范》就是针对过去行业内经常出现的问题用标准化的规范来解决,体现了《规范》的科学性和成熟性。”

 

编者后记:

赵博士的讲述,让我们深感编制《规范》的不易,它凝聚着编制委员会(由顾问委员会、编制组和专题研究小组组成)的心血和汗水,是他们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悬思、苦索、顿悟。”王国维用三个富含哲理意趣的词贴切地表达了治学、成事的道理。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从孕育到萌芽,再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也暗含其中的成事之道。

相信经过多次周折及磨练之后,《规范》会逐步走向成熟并最终成为真真正正的行业准则。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以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和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编制组会用他们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孜孜进取的工作作风将困难一一克服,届时交给行业人士一份满意的答卷。让我们期待着《规范》的早日出世,期盼着行业因《规范》的出台走向更加成熟健康的发展方向!

 日前,《规范》编制在全国各地的筹备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借此希望行业内产品企业、集成商、开发商、专家和工程师等对推进《规范》的工作做出积极的反应和强烈反响,对《规范》的出台提出你们的呼声、要求、期望和建议,参与到《规范》的制定与实施中来,参与到促使行业朝着合理、公平、公正、健康的道路上发展的工作中来。

分享 :